新闻中心
2019 IRC精品研讨会全国行圆满落幕,精华知识汇总

2019 IRC精品研讨会全国行圆满落幕,精华知识汇总

时值2019年4季度,太美医疗科技IRC精品研讨会全国行于南京场圆满落幕。在此,我们真诚致谢在研讨会中给予精彩演讲和分享的阅片专家:周清教授、张盛箭教授、任刚教授、邓宇教授、赵振军教授;来自制药企业的临床专家:华烨博士、张昕先生、孔亮先生、胡国强先生、刘颐博士;以及太美医疗科技医学影像事业部的蔡鑫先生、汪洋先生,太美医疗科技临床研究事业部的马东先生。同时,感谢前来参与研讨会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的同仁们。相信我们的相聚和碰撞,能够对中国临床研究行业的前行发挥积极的作用。

   特奉上5场研讨会的精彩专业知识点,供同仁们参考。

01 IRC运营

蔡鑫,太美医疗科技医学影像事业部总经理

孔亮,江苏康宁杰瑞临床运营副总裁

1、IRC的目标:

评估过程中,最小化可能产生偏移和可变性的因素,给申办方提供更客观、可靠的评估结果,增加数据有效率和准确率。

2、早期与IRC进行试验方案咨询,避免不当运用IRC,例如:

3、早期与IRC进行讨论,避免数据采集无法满足评估要求,例如:

4、如何看待IRC与研究者的评估差异?

IRC和PI是2套平行的评估系统:IRC负责数据准确性,PI是为受试者负责;除去特定场景,IRC不会与PI互通结果。

5、IRC与PI疗效评估不一致应如何看待?

6、IRC是否需要采取实时阅片?

入组合格性确认案例说明:33%的数据未及时上传,17%的数据未及时回复质疑,IRC处理超出时限仅为6%。此案例说明在实时阅片的运营层面来说,更多需要关注研究中心的响应速度。是否需要采取实时阅片需考虑的要点:研究中心的刻盘时限、沟通时限、质疑回复时限等

7、申办方的IRC运营经验分享:

02 RECIST 1.1

邓宇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1、原先病灶经过局部治疗,一般选为不可测量病灶(包括放疗等),除非明确进展。2、基线靶病灶选择要考虑是否有可重复性。可重复测量的病灶举例:肺结节和胸膜病灶,推荐选肺结节作为靶病灶,而不推荐选胸膜病灶;3、最大病灶vs可重复测量病灶:优选可重复测量病灶作为靶病灶;举例:胃vs腹膜后,推荐选腹膜后病灶作为靶病灶,即使胃部病灶更大。4、明确的进展:有靶病灶时,必须是非靶病灶整体水平实质性恶化,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轻度增大不足以界定为明确的进展。仅有非靶病灶,需要考虑整体肿瘤负荷的增加。5、新病灶需要明确:基线病变疗效评估为PR或CR时特别重要;基线影像的完整性及后续访视扫描是否覆盖完全非常重要!否则后续访视可能因“新病灶”触发PD。

03 Lugano

张盛箭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

1、选取靶病灶应先看PET图,再精细看CT/MR图像。2、FDG摄取高或者肿大的淋巴结不一定全是淋巴瘤所致。淋巴瘤患者年龄大,通常有感染,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正常淋巴结也可能长径大于15mm,如颌下淋巴结肿大(牙龈炎)、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脚癣)、腋窝淋巴结肿大等。3、如果PET-CT可用,只能选择评分≥4的作为靶病灶,在CT中测量靶病灶4、若病灶将血管或气管壁包住,需连血管或气管壁一并测量(推荐不要选为靶病灶)。血管或气管壁本身的厚度在评估为CR时需要临床再行判断。如有别的单个淋巴结四周清晰可选,建议不要选择融合淋巴结病灶为靶病灶。5、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要看是否是淋巴瘤引起的,不确定的情况下一般不要选做非靶病灶。6、绝大多数的PET显示的肝脏及脾脏的高代谢灶,都是淋巴结浸润;肝脏及脾脏 PET的准确性高。当无法明确病灶大小的情况下,结合MRI选择;若仅可选做CT,无MRI,那么脾脏病灶最好不要选为靶病灶(不同扫描时间对脾脏大小的判断影响大)。7、PET评分X:炎症、感染、运动后肌肉高代谢等与淋巴瘤无关的高摄取。

8、放疗后的病灶是否可以作为靶病灶:2倍以上明显增大可认为进展,选为靶病灶。但需要注意,退缩时不会退缩为最小,最佳评价仅能退缩到纤维化大小。

04 精彩Q&A

专业听众的专业问题

专家的专业解答

Q1:实体瘤标准,空洞病灶是否需要去除?答:对空洞病灶的测量方法目前有2种,一种可以越过空洞直接测量,第二种可以去除空洞,学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目前IRC通常选择直接测量并计算SOD,但专家可能根据对空洞大小的判断调整访视点总体疗效结果。

Q2:PET-CT与增强CT的检查频率?PET做了是否还要做增强CT?IRC是否有推荐检查频率?答:增强CT建议每次都做。专家认为辐射量对于肿瘤病人的伤害在可接受范围。受限于PET检查的高成本,其检查频率往往在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具体讨论。例如,对于弱依赖于PET数据的评估标准,PET的频率可能根据受试者实际情况,由研究者决定是否加扫;对于强依赖于PET数据的评估标准,受试者的整个随访周期中,PET检查可能设置在一些关键节点,为3-4次左右。

Q3:Lugano2014 中PD定义的摄取明显增加是否有可以量化的指标?答:可以参考PET评分和病灶摄取体积及个数的变化。对于评分已经为5分的情形,SUV摄取进一步增加的情形,目前没有定量标准,取决于评估人的主观经验。

Q4:影像手册中规定基线的平扫+增强是否有必要?

答:平扫数据更有利于确认疗效评估。平扫+增强有助于基线确认及选择靶病灶,区别选择一些例如寄生虫或感染产生的病灶。另外,随着用药进程非基线访视可能出现的造影剂不耐受无法进行增强CT,那么基线平扫的数据就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