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太美医疗科技主办的“智领未来:医药数智化创新技术探讨会”第二站(广州站)顺利召开。太美医疗科技业务负责人与药械企业临床研究专家齐聚羊城,坐而论道,分享行业最新实践,交流AI应用心得,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推动行业数智化水平提升。
太美医疗科技重点分享了AI agent在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案例。
从“工具”到“价值重构” AI agent如何变革临床研究?
太美医疗科技全球产研事业部负责人陆一鸣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伴随AI技术的快速演进,如今的临床研究数字化已不仅仅是单项AI技术的落地或智能工具的应用,而是药械研发全生命周期的深度智能化。“SAAS+AI+RPA”模式下,AI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具更为智能更为便捷,部分流程智能化;而逐渐进入“数字员工”阶段后,AI agent能够定义流程并独立完成任务,直接交付成果,伴随agent应用日益深入,临床研究的价值链路将被重构。
医学审查的“视”界变革
太美智研医药医学和法规部负责人薛世林分享了从数据点审核到医学可视化的应用案例。
医学数据审查是临床研究核心工作之一。传统的医学审查方式,无论是EDC、数据列表、患者档案均只能进行数据的真实性校验工作,而无法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如需进行则需要DM等多部门配合。医学智能监查分析平台——iMAP基于临床研究数据,能够快速生成标准的医学数据审核表及医学可视化分析图形报表,快速发送医学质疑,极大提高医学审核可视化报表趋势分析和医学分析的效率,发现并降低潜在风险。
应用案例:
某项开放性、多中心 I 期临床研究中,运营人员应用iMAP基于现有数据,快速生成项目进度表、基线数据汇总表、安全性信息汇总表、实验室结果异常变化和离散分布等多种可视化图形,帮助运营人员快速梳理项目数据并发现潜在风险。
智能体浪潮来袭
太美医疗科技解决方案专家张嵩为观众带来了太美医疗科技AI agent的最新进展。
张嵩表示,基于文思智能平台,太美医疗科技已自主研发多款可灵活组合的AI agent,如iDM,iCTA、iPV、iSMO等,为临床研究的关键环节如数据管理、主文档管理、药物警戒等环节赋能。
以iDM数据管理智能体为例,该智能体能够全自动处理从CRF智能设计、数据库构建与测试,到AI数据审核的全流程,从而帮助提升数据质量、缩短项目周期,最终实现从数据到决策的无缝、智能化飞跃。实践中,该智能体可缩短80%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设置时间,提升约40%的数据管理审核效率!
iCTA主文档管理智能体则利用AI技术自动化和优化临床试验的文档管理,完成包括智能分类、质控、属性填充等多项工作。实践中,iCTA使得文档分类效率提高约80%,属性填充耗时下降70%!
随后,太美医疗科技数字化服务部负责人蔡鑫以《以价值为导向的影像评估及核查经验分享》为题,分享了独立影像评估领域从IRC到IRV的变革之路,以及近年来的核查经验。
近日,伴随多款创新药物密集获批,由太美医疗科技独立评审中心提供IRC服务且获批的项目数量达到50个,再创佳绩!而相较于传统IRC独立影像评估服务,由太美医疗科技所推动的IRV(基于价值的多学科影像评估)也在为行业带来全新变化,IRV致力于从传统的服务执行者转变为更全局视角下的影像科学的“价值贡献者”,基于自身项目经验、产业观察与技术能力的加持,将IRC服务从经验驱动转型为“AI+数据”驱动,进一步拓展服务价值链条,从源头就开始减少偏差与风险,为高质量医药创新贡献专业决策支持。
圆桌智慧:AI技术的深度赋能与实践探索
圆桌讨论由陆一鸣主持,主题为《药物临床研究数智化管理:AI技术的深度赋能与实践探索》,赛普特医药运营总监韦建鸽、翰森制药医学总监胡智臻、嘉越医药运营总监何青松、太美智研医药医学和法规部负责人薛世林参加。
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企业内部AI技术落地的感受与思考。多位嘉宾表示,AI技术在临床研究等垂直领域的落地速度正在加快,许多应用场景如方案设计、中心优选、患者招募、数据分析、主文档管理等都能够很有效的帮助一线运营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减少运营风险,如智能中心优选,能够极大节省企业筛选中心的时间,帮助运营人员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然而同时,AI大模型现阶段所能处理的任务仍然集中于相对简单且规律的应用场景,复杂场景中的技术落地仍然有待实践验证。
结语:
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到AI大模型,AI技术的迭代周期不断加速,如何破开迷雾,探寻真正具备应用价值的落地场景?如何研判临床运营中AI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哪些AI agent已经悄然落地,成为后起之秀的不传之秘?太美医疗科技将继续秉承“释放数智化,让健康触手可及”的愿景,构建服务于未来的下一代医药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以AI,助力中国医药产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