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快速进化正在刺激每一位医药人的神经。AI正在如何改变临床研究行业?哪些场景已经产生肉眼可见的变革,哪些场景仍然面临挑战?AI技术与云的融合将带来哪些想象空间?从技术展望到商业价值变现,我们还将经历哪些考验?
近日,太美医疗科技数字化服务事业部负责人蔡鑫、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行业方案高级总监黄庆春两位业界大咖联手,为大家奉献了一次精彩的前沿分享。
嘉宾分享
太美医疗科技数字化服务事业部负责人蔡鑫
蔡鑫分享了近年来太美医疗科技在AI领域进行的探索。目前,基于文思智能平台,太美医疗科技已自主研发多款可灵活组合的AI agent,为临床研究的关键环节赋能。如iDM数据管理智能体,能够缩短约80%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设置时间,提升约40%的数据审核效率;iCTA主文档管理智能体也能够提升约80%的文档分类效率。
IRC领域,AI技术也已实现全流程赋能,广泛应用于阅片偏倚控制、智能QC、智能风险预警、智能决策建议等,成为推动IRC(独立影像评估)向IRV(基于价值的多学科影像评估)进阶强有力的支撑。以评估标准筛选为例,AI驱动的智能决策支持能够帮助申办方快速完成评估标准的筛选,避免决策失误。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行业方案高级总监黄庆春
黄庆春先生则分享了亚马逊云在AI领域的部分应用场景。亚马逊云科技是全球最早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之一,在全球超过3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数据中心,在稳定性、安全性、合规性等方面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同时提供多种AI大模型及工具,帮助数万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客户快速搭建深层次人工智能或AI agent,助力前沿探索。
如基于AI agent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多组学+多中心协作”、基于AI大模型对于海量病理影像进行深度拆解、基于AI智能体的高度智能化的药物发现等等。
前沿对话:生成式AI还要经历哪些考验?
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从简单模型到万亿级大模型,直至高度智能化的AI agent,AI技术一直在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惊喜,但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也令业界焦虑。从技术到价值,生成式AI还有哪些考验必须经历?
随后的圆桌分享中,两位嘉宾均给出了各自见解。
黄庆春透露,亚马逊云科技在生成式AI的应用上拥有丰富经验,在助力产业提效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模型选择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各类生成式AI所擅长的业务场景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
2、必须借助高质量自有数据进行差异化定制。尤其是通用AI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应用时,高质量自有数据必不可少;
3、安全合规、可溯源的AI大模型。当前部分大模型存在用户数据“被分享”的可能,然而对于生命科学领域来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基础要求,亚马逊云科技综合采用数据加密传输、权限控制、隐私计算、模型沙箱等多重机制予以防范,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4、低成本、高性能的基础设施。应用生成式AI模型必须考虑应用成本,综合包括硬件、软件投入、模型迭代成本等,而云计算则是更为高效且低成本的选择。
5、生成式AI驱动的程序是否能够产生业务价值。是否所有的程序都能够通过生成式AI提效,需要认真考虑。
蔡鑫表示: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已贯穿临床研究全流程,如临床试验方案优化、患者招募、患者监测、数据管理、对照组合成等。实际应用中,合规是基石,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数据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保护,遵循临床研究行业现行的各类法律法规,进而更为审慎、基于临床价值出发,采用相应的AI技术推动临床研究的质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