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药研发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临床试验机构开始承接全球多中心项目,并接受境外监管机构(美国FDA、欧洲EMA等)的现场核查,其核查结果直接关系到海外监管机构对于数据质量的信任度,对于创新药物的海外获批有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直面核查员的申办方、机构、CRC等相关各方,来自FDA的核查通知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大考。核查的流程如何,时间多久?核查员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哪些地方最容易出现纰漏?收到483表后怎么办?
太美医疗科技iSMO团队多位项目管理专家均拥有丰富迎检经验,助力多个项目顺利通过FDA/EMA现场核查。本文将分享FDA相关的现场核查心得,供行业同仁分享交流。
一、什么样的机构/项目容易被境外药监部门抽中核查?
入组例数较多的
SAE、PD较多的
从未被相应境外药监机构核查过的
既往核查中被发现问题的
注:所有作为主要有效性证据的III期临床几乎必定被核查,应提前做好准备;如果数据优势不明显,申办方希望通过复杂统计方法证明药物有效性时,FDA会更为仔细的核查数据;
二、FDA现场核查有哪些特点及注意事项?
FDA的核查分为两大类:研究机构核查(BIMO: Bioresearch Monitoring Program) 和 申办方/CRO核查,其中BIMO 指南在FDA官网(链接: https://www.fda.gov/media/75927/download)即可查询到,其目的在于保护受试者权利、验证临床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评估是否符合FDA有关临床试验的相关规定。
一般情况下,FDA会派出1-2名核查员,在每家医院工作5个工作日或者更长,一般会在核查前6-8周,也可在NDA提交60天内收到核查通知,但也存在未通知的飞检或者更换时间的情况。
核查过程中,核查员会随时提问,最终给出NAI(无任何不合理情况或行为)、VAI(发现不合理但FDA不会采取行动)、IAI(建议采取监管措施,并可能附赠警告信)三种核查结果。
三、核查员一般会重点检查哪些项目?
FDA核查员关注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授权与管理、研究方案、受试者记录、电子签名、药物管理等等,整体而言归纳如下:
受试者知情同意,过程是否合规、版本是否正确、签署是否规范等;
入排标准,入排是否符合方案规定;
试验用药物管理,数量是否正确、储存条件如何、用药依从性如何;
AE与SAE,所有AE/SAE是否完整记录、判断是否合理、是否及时通报与递交等
方案依从性,是否严格遵循试验方案、访视窗口是否超期、合并用药是否违规等;
人员培训,所有参与人员是否参与培训、记录是否完整、人员资质是否满足;
伦理委员会,方案、知情同意、招募材料是否经过伦理、方案修订是否提交伦理等;
实验室与设备,设备是否校准、记录是否完整等;
数据质疑管理,质疑是否被及时且正确的修订、修订记录是否完整合规等;
PI与相关人员访谈;
四、核查一般有什么样的流程?需要做哪些准备?
常规而言,FDA核查一般会有开场会(核查员自我介绍、核查目的介绍、日程安排等)、与主要研究者及其他研究人员访谈、审阅病历与文件、巡视研究相关设施、总结会等步骤。
面谈环节,主要研究者(PI)的表现至关重要,核查员会询问有关研究的各种事项,尤其是如何授权、如何沟通、对于受试者情况是否了解、如何保护受试者安全等等会重点提问。
巡视环节,执行科室是重点,核查员会认真检查访谈间、医疗设施、样本采集处理和存储等环节,此外,GCP药房和其他辅助科室如检验、病理、影像等也会在核查范围之内。
五、如果收到483表该怎么办?
483表是指当核查员观察到任何情况,并判断可能构成违反《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及相关法案 (Food Drug and Cosmetic (FD&C) Act and related acts ),在核查结束时签发483表。缺陷项的注解有三种形式:已改正并被确认、已改正待确认和答应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2023年FDA对中国临床研究机构进行的核查中,发出VAI(发现不合理但FDA不会采取行动)的比例只有15%,发出OAI(建议采取监管措施,并可能附赠警告信)的比例则是0,低于美国同期的1.4%,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临床研究行业水平的提升。
即便收到483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也不需要慌张。
01、收到483表后15个工作日内需要完成回复;
02、如果483表是发给PI的,那么需要PI来回复;
03、尽管483表并没有到警告信的严厉程度,但依然需要认真回复,尤其是需要提供具体、完整、实际可执行的任何已实施或者计划实施的纠正措施,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展现机构的质量管理能力。
太美医疗科技专家分享某真实FDA核查日历
注:
1、需准备翻译,核查员一般看不懂中文,翻译需提前培训,熟悉试验相关流程、文件,能回答常见问题,并确保全程陪同;
2、较大概率受到核查的项目(支持NDA/BLA的关键研究)一般提前半年开始各种自查,做好迎检准备;一旦确定中心提前2个月开始准备;
“伴随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物进行海外市场,迎接海外监管机构的核查必然越来越频繁,但无论核查形式如何变化,细节如何繁琐,我们都必须清晰的认识到,监管的核心目标在于保护受试者权益,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临床试验的开展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只要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流程,在核查过程中做到准备充分,态度诚恳,从容应对,就一定能获得满意的核查结果。”
——太美医疗科技临床试验项目管理专家